2008年6月30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七版:服务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厨师不烧菜 拉胞弟贩毒
童晓静

  无知的尤某以为毒品杜冷丁只是普通的消炎药,出于好奇,在他人的怂恿下干起了贩卖、运输毒品的勾当,还拉上亲弟弟一起贩运。近日,兄弟俩均以贩卖、运输毒品罪分别被宁海法院判处7年和5年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5000元。
  2006年11月1日,因殴打他人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的尤某,在拘留所认识了杨某。2007年5月底,尤某父亲病重住院,杨某前来探望。在杨某的提示下,两人在病床前商量起了贩毒的勾当。尤某认为杜冷丁跟消炎药差不多,而眼下手头缺钱,就跟杨某一拍即合。
  2007月7月初,杨某带着尤某前往上海向一个自称为“吴姐”的妇女以7500元的价格购买了400支杜冷丁。回到宁海后,杨某帮尤某出售了300余支毒品,余下的100支被盗了。因为杨某也在吸毒,尤某便怀疑是杨某盗走了那100支杜冷丁,所以不想再跟杨某合作。同年8月,尤某出资9000元,通过另一名毒友潘某前往上海再次购买毒品杜冷丁450支,随后以30元每支的价钱出售给他人。
  尤某两次贩毒,由于部分被盗,部分被赊账,只能保本不亏。此时尤某已经意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毒品,想停手,但却被杨某、潘某等人威胁。无奈的尤某在贩毒的泥潭里越陷越深。由于自己是厨师,平时不方便出门,于是尤某想到了自己的弟弟。尤某的弟弟由于赌博输钱,手头紧,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期间,先后3次帮助哥哥购买杜冷丁共1180支。
  正当兄弟俩的“生意”进行得如火如荼时,一张法网已经悄悄地张开了。2008年1月21日,当尤某的弟弟第四次从上海买回400支杜冷丁走下大巴车时,被早已等候在车站的警察抓获。

  链接
  杜冷丁学名哌替啶,又称作唛啶、地美露,又称盐酸哌替啶。作为人工合成的麻醉药物,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,对心血管、平滑肌亦有一定影响。
  杜冷丁连续使用可成瘾,连续使用1--2周便可产生药物依赖性。研究表明,这种依赖性以心理为主,生理为辅,但两者都比吗啡的依赖性弱。杜冷丁的滥用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毒品问题之一。据戒毒机构的调查,部分人是从治疗某些疾病而逐渐上瘾的,但大多数吸毒者滥用度冷丁只是为了追求感官刺激。
  杜冷丁滥用就会成瘾,成为毒品,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。1987年11月28日,国务院发布《麻醉药品管理办法》,将杜冷丁列入其中进行严格管理。